10月24日-25日,2024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在安徽阜阳隆重召开。来自行业主管部委、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及业界同仁共500余人齐聚会场。本届大会以“绿色燃气·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相关部委领导、行业权威专家优秀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聚焦双碳背景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对激励政策、前沿技术、工程运营实践、绿色天然气开发及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等话题开展深入的经验分享及学术探讨,以期引领沼气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和绿色能源的全面发展。
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阜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本次大会由中国沼气学会、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阜阳师范大学、智澄地平线环境技术研究院(宜兴)有限公司承办。会议还得到了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等主管相关部委及电堆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等产业力量的大力支持。
会议上午场两个时段分别由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王凯军主持。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李惠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韦艾平、阜阳市政府秘书长孙存坤、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王凯军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在论坛开幕式中发表致辞。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李惠斌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与关心农村沼气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提到,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沼气技术的减污降碳协同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各界的通力合作能够谱写好沼气发展的新篇章。
李惠斌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韦艾平在致辞中表示,安徽省积极探索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农村能源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展望未来,期待携手产业各界,构筑合作开放新生态。
韦艾平
阜阳市政府秘书长孙存坤在致辞中表示,学术年会在阜阳举办,对于阜阳市农村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将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发展沼气生物天然气产业,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孙存坤
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王凯军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推动能源的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正是沼气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开创沼气发展新局面。
王凯军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在致辞视频中表示,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生物天然气产业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待同济大学能够与行业同仁携手共进,贡献力量。
许学军
会议主题报告环节,发言嘉宾围绕“双碳”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沼气及其交叉领域的前沿方向、合作模式等议题展开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作“麦卡蒂教授厌氧技术研究启示录”主旨报告。他认为,随着沼气作为替代能源的广泛应用,发展厌氧技术,高效产生沼气与处理有机废物是关键。为此,他详述了麦卡蒂教授在厌氧理念、技术及反应器方面的探索历程及相关成果,并希望厌氧处理技术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持续发展。
俞汉青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徐文勇讲述了“绿色燃气核证机制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绿色核证机制在创建监测核证平台、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完善标准体系、探索国际互认联合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建议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站点、进行沼气自愿核证登记;期待创新绿色核证新机制,共享互联互通新途径。
徐文勇
同济大学教授、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洪光分享了“县域农业废弃物全量资源化探索与实践”。他以阜南项目为例,详解全域化、全量化、全循环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创新。该项目建设了8个生物天然气生产站点、1个应急调峰中心站,县域管网全覆盖 ;年产生物天然气4000万m³;年产有机肥20万吨 。
朱洪光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李玉友介绍了“甲烷发酵和厌氧氨氧化的耦合利用”。基于对新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认识,李玉友团队对甲烷发酵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及二者耦合的可能性开展了十余年跟踪研究。他认为,二者可以在厌氧MBR、Anammox脱氮、HAP除磷这3个单元中进行耦合利用。
李玉友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处长刘刈概述了“双碳背景下沼气技术及其与新能源融合模式”。他表示,对于我国不断增长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蔬菜尾菜等,沼气发酵是处理有机废弃物最有效技术路径。未来,就近供气、沼气发电上网、多能融合低碳社区等利用模式前景可期。
刘 刈
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代表工作组发布了《中国沼气行业“双碳”发展报告——2024 生物天然气生产篇》。该报告在分析各类宏观要素、行业需求、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发展规模潜力和碳减排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预测,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建议。
李景明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王慧解说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多途径资源化及碳减排策略”。其研究团队尝试通过驯化菌群,将各类有机废水分解为酸液,再用不同的产酸液合成PHA,以此将成分复杂的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她认为,该技术可以与现有的有机生物产沼气、产甲烷等工艺耦合联用。
王 慧
会议下午场两个时段分别由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张丙开、同济大学教授朱洪光主持。
张丙开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姚宏介绍了“沼液低碳低成本协同减污降碳脱氮新模式与应用案例”。她提出风-光-沼气-余热等多能源互馈补偿、开发颠覆性减污降碳新技术、智慧管控碳减排路径等新手段,并重点介绍了将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制药废水厌氧发酵沼液、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液、垃圾渗滤液厌氧发酵沼液等方面的技术及应用情况。
姚 宏
电堆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占忠亮作主题报告“新方向,生物天然气制绿氢——电解水耦合天然气制氢”。SOEC-CH4电解水耦合天然气制氢电堆是电堆科技的核心技术,希望用小型化、分布式的制氢设备,解决绿氢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高昂、产用错位、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
占忠亮
北京排水集团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北排清洁能源董事长王绕讲述“北京中心城区污水潜能开发路径与实践”。他表示,开发污水潜能,能够在缓解温室效应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保障城市安全。目前,北排与北京热力集团通过股权合作,优势互补,致力于提升首都供暖绿色保障。
王 绕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岳鹏介绍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展”。目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相关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客户服务已形成配套,未来将通过做好交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做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推动自愿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岳 鹏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秀金讲解了“国内外有机废物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应用”。对此,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实验室干发酵参数研究、小型撬装式集装箱干发酵、往复行走翻堆式干发酵、车库式干发酵等试验探索,在过程中总结技术难点,形成工程应用装备。他认为,目前该领域还存在诸多技术难点,有大量工作可以开展。
李秀金
江南大学教授阮文权分享了“ANA 厌氧膜生物反应技术开发及应用”。其团队通过研究成膜骨架、膜层配方、膜过滤特性,开发高通量、低膜污染PVDF膜,使其适应厌氧污泥的过滤要求。目前,该产品在垃圾渗滤液、餐厨废水等领域有着良好的试验效果,并在餐厨处理领域得到了工程应用。
阮文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教授刘文宗作主旨报告“剩余污泥碳源调控利用助力工业园区污水系统碳减排”。他以工业园区污水厂污泥碳源转化利用及水质波动碳氮调节、污水厂内碳源转化分配利用与碳减排效应两个案例为主,剖析不同场景实际问题,提出建立多场景水固协同减污降碳技术思路。
刘文宗
江西正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分享了“关于沼气和生物天然气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的思考与感悟”。他认为,沼气项目运营存在项目落地难、原料收集难、三沼利用难、效益发挥难的问题,他借鉴国内部分实践案例的成功模式和做法,对沼气项目投资及运营提出建议。
黄 强
落基山研究所部门主任郝一涵讲述了“国际生物天然气市场观察:实践与挑战”。她认为,生物天然气生产面临成本溢价,但碳价机制将显著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发展情况,她从供给、交易、需求三方面提出下一阶段的行业发展建议。
郝一涵
赢创中国区膜业务销售经理丁肇洋以“赢创高效沼气提纯膜助力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为题作主题报告。她表示,通过SEPURAN® Green膜,能够将有机废弃物的原始沼气被转化为可持续的生物甲烷和生物二氧化碳,产品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量、无污水排放、操作简单等特点。
丁肇洋
会议同期,会场布设了供应商展区,分布于沼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几十家供应商参展,为促进行业合作搭建了有效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