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2023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在江苏连云港隆重开幕。来自行业主管部委、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及业界同仁共500余人齐聚会场。大会以“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循环发展”主题,汇集政产学研各界代表,聚焦政策解读、前沿技术、工程运营实践、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碳减排、碳核算等热点话题,开展深入探讨,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借鉴。
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本届会议由中国沼气学会、江南大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德宜农、新境界创新平台承办,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沼气及生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会议还得到了林海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业集团等一系列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
会议由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主持。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李惠斌、连云港副市长宋波、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向东,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王凯军在论坛开幕式中发表致辞。
李惠斌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到,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减污固碳稳步推进和低碳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对此,行业要创新思路、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好沼气生物天然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谱写沼气发展的新篇章。
宋波代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对各地来宾表示欢迎。他结合连云港在生物质沼气领域的实践经验,指出发展沼气等生物质能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减污固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各界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不懈努力。
顾正彪在线上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极具战略意义。相信中国沼气学会能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提升学科影响力、攻克关键技术、助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向东代表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将持续加强相关探索和实践,特别期待与社会各界、行业各方开展广泛合作,在“双碳”战略下,共同推进中国沼气事业迎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王凯军在致辞中指出,以沼气利用为主的碳减排和甲烷管理,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战场之一,沼气行业也将构成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共同开创中国沼气行业发展新征程。
本届沼气年会分为主旨报告和5个分论坛。在会议首日上午的主旨报告会场,发言嘉宾紧扣“双碳”背景下沼气行业的政策与战略,展开精彩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杨尚宝以“有效推进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利用”为题,讲述了生物质能源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演变趋势,并提出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政策指导、面向市场、行业自律等几点发展建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作“2023中国沼气事业重大转折点”报告。他指出,中国沼气行业经过农村试点、国债支持、规模化升级等发展阶段后,在新时期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有力支撑,同时在技术、管理、系统构建方面也暴露了一定短板。对此,沼气学会密集进行了项目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几张“新药方”。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线上汇报了“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能源转型与碳市场设计”。他指出,全球范围内,生物质能已成为各国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走快速脱碳的轨道,生物质能技术不可或缺,碳市场也或将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向东以“区域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环境基础设施”为题,汇报了长江环保集团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他表示,长江环保集团在长江沿线建设运行了7座有机固废处理工程,包括在镇江、九江、灌云、宜兴、六安以及重庆等,总处理规模达到2170吨/天。
住建部城建司原副司长张悦带来题为“重构城乡循环链愿做现代时传祥”的报告。他认为,人体系统、生化系统、土壤系统共同构成了生态大循环,而微生物贯穿始终。为此,需要重点关注痕量物质及菌株,对于分相技术、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必要。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戴晓虎带来“有机固废的全链条减污降碳安全资源化技术创新思考”的报告。他提到,过去行业相关工作大多围绕污染控制及无害化,未来需要与低碳、绿色、健康更紧密结合。下一步,要兼顾减污、无害化、降碳、安全、资源化等多个方面,以综合视角来开展技术创新。
会上同步举行了“中持杯”2023“沼气+”创新挑战赛年度总决赛与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仪式,为获奖的3项创新技术、3项创新工程及10篇优秀论文颁奖。
会议首日下午,中国沼气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暨中国厌氧生物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论坛、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论坛召开,聚焦“引领青年学者以学科前沿探索”、“突破环太湖地区废弃物处理利用桎梏”,展开主题研讨。
论坛之外,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质沼气项目——灌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利用项目的参观活动。行业专家及同仁来到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工艺细节、核心技术、运营体系等。
会议同期,会场还布设了供应商展区,分布于沼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几十家供应商参展,为促进行业合作搭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10月25日,2023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主旨闭幕论坛以“创新与趋势”为主题,延续着开幕论坛中放眼宏观、立足产业的战略性探讨。论坛分别由中国沼气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和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主持。
主持人:刘杰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
同济大学教授、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洪光带来围绕“持续科技创新,推动生物天然气产业建设”作主题报告。他认为,行业转折一定是从过去传统的工程思维走向整体的产业变革。而沼气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缺环断链的问题严重,导致产业效能难以发挥。未来需重点关注产业完备性,注重区域化,兼顾绿氢与碳交易,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来考量技术进步。
同济大学教授、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洪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佳动系统介绍了“农业废弃物气肥联产及高值利用”。他预测,未来30年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的减排潜力巨大,从而带来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他表示,沼气发酵利用模式,从过去生产清洁能源走到现在的气肥协同,未来还或将发展到注重厌氧发酵中间产物的高值利用,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佳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邹国元关注“有机肥中的微塑料”。他提到,有机堆肥是土壤系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该过程的影响机理及优化方式,团队开展了大量试验及调研。他表示,关于堆肥过程中如何更安全、更精准,生产出更加清洁的有机肥,还有大量细节需要研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邹国元
同济大学教授陈银广带来报告“氨抑制厌氧消化的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毒性削减研究”。他认为,高氨氮导致了相关的功能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丰度下降,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等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谷胱甘肽加以解决。
同济大学教授陈银广
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彩斌介绍了“有机废弃物全链条处理与利用技术和实践”。他以肥城项目、灌云项目、污水概念厂有机质中心等项目为例,介绍了相关技术装备、收运体系、运行模式等。
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彩斌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缪恒锋介绍了“蓝藻高值资源转化和全量综合利用”。基于对无锡市蓝藻打捞和处理处置的相关研究,讲述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以及正在开展的通过厌氧发酵制备小分子化学品、有机质定向转化乙酸、生物转化制备饲料蛋白、固渣资源转化等工作。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缪恒锋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刈介绍了“产甲烷古菌研究进展”。他提到,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可培养的产甲烷古菌一共有6个纲、8个目、15科、35属、167种,涵盖了全球39%的菌种。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刈
新中水(南京)再生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健键作“双碳战略下如何做好中国生物质燃气运营”主题报告。他表示,中国水业集团根据双碳战略下沼气空间的研究与预判,提出了从传统的水务板块到高浓度有机废水转型、从填埋气发电到生物沼气资源化利用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转型。
新中水(南京)再生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健键
大会掠影
2023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期间,除设置了主旨开幕论坛和闭幕论坛外,还安排中国沼气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暨中国厌氧生物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论坛、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论坛、厌氧发酵与后处理技术论坛、双碳战略下的沼气发展与沼渣沼液高效利用论坛、先进工程示范与技术装备论坛共5个分论坛。
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质沼气项目——灌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利用项目的参观活动。行业专家及同仁来到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工艺细节、核心技术、运营体系等。
会议同期,会场还布设了供应商展区,涉及沼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30多家供应商参展,为促进行业合作搭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沼”气蓬勃,生长不停
与此前历届沼气大会相比,本届会议呈现出更加多元、蓬勃、实干的气质,触角深入到产业链各端口,目光下沉至项目落地实践,发动行业各层级力量,全面多维地呈现了沼气行业的结构重心及发展走向。
研讨体系从领域细分到专题专项。此前,受限于沼气产业发展实际,沼气年会通常以沼气原料来源作为大致划分依据,如2022年沼气大会设有农业农村沼气、城市有机固废等主题分论坛。对比来看,本届大会关注层次更为丰富,涵盖政策与战略、创新与趋势、青年科研、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厌氧发酵、厌氧后处理、双碳战略下的沼气产业、沼液沼渣的循环高值利用、工程示范与实践、技术与装备等多个视角,紧扣沼气产业关注热点、核心需求及发展瓶颈,提高交流深度与质量。
关注维度覆盖全产业链。本届大会在持续关注科研学术之外,还将目光延伸到了工程实践层面:在“中持杯”2023“沼气+”创新挑战赛中将工程创新纳入参赛类目;在各个分论坛中,集中探讨工程示范、技术装备、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落地相关事宜;前期组织密集深入的项目调研,并形成《中国沼气工程案例图鉴(第一辑)》,对沼气行业先进技术、典型模式、示范项目形成全面总结。对技术与工程的并行关注,为产学研的进一步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行业中坚纳入更多青年力量。在会议首日的青年论坛中,中国沼气学会青年专家委员暨中国厌氧生物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宣告成立。沼气学会青年专家委员汇聚中国沼气学会最优秀的青年力量,致力于拓展厌氧创新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距离,并轨科研与企业二元思维,激发形成新的产学研用的青年模式,为中国沼气事业及中国厌氧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标志着我国沼气厌氧消化行业的青年力量的崛起,预示着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在最后的闭幕仪式中,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代表主办方对到场嘉宾及会务组表示深深感谢。他感慨:“本届年会呈现出许多特点。一是更加多元化,嘉宾的演讲和代表们交流讨论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沼气本身,不少代表从哲学的角度、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从跨学科的维度、从全产业链大循环的理念探讨沼气行业发展的未来;二是更加前瞻性,越来越多的沼气从业者开始关注国家能源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沼气行业在绿氢、绿氨、生物甲烷发展以及微塑料控制中的潜力;三是更加年轻化,与会中有超过一半的代表来自于中青年学者和企业家,使得此次活动生机勃勃、气氛活跃,也彰显了未来沼气行业的希望。期待沼气行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明年再相聚!”